楊漢星在授課。 實習生 潘梓元 攝
朝陽下,身穿“楊家班”服飾的4名孩子在庭院中肅立。楊漢星一聲令下,他們握緊手中的道具刀槍,分成兩組排練“單刀對槍”粵劇劇目,動作有模有樣——每逢週五、週六和週日,這樣的場景都會在三角鎮蟠龍村上演。自2018年起,中山市花錦繡粵劇團團長楊漢星在該村開辦粵劇公益班,在傳承文化的同時,還組織義演幫扶有需要的困難家庭。
上午9點半,“楊家班”的操練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,在楊漢星的指點和示範下,一部分成員正練習着武術,刀槍的碰撞聲、孩子的歡笑聲不時傳出,好不熱鬧;庭院的另一側,剛剛加入“楊家班”的孩子緩慢而有力地鍛鍊圓場的步法。楊漢星告訴記者,在三角興辦這一粵劇公益班前,自己在中山市花錦繡粵劇團粵劇傳承基地中免費授課,傳承粵劇這門傳統藝術、為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貢獻力量一直是他的心願,“我不僅會教‘新馬腔’流派唱腔以及‘蓋派’這一京劇武生藝術流派,也將南拳、圓場、雲手操等技能傾囊相授。”
開展粵劇公益班已有兩年,“楊家班”的成員也增加至36名,楊漢星介紹,開辦公益班的想法來源於日常生活中的義演活動,“早在1999年,我就常常受邀開展義演活動,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困難家庭等募集善款,久而久之我也有了參與公益事業的念頭。正巧兩年前花錦繡粵劇非遺基地成立,三角鎮宣傳文化服務中心邀請我開展公益活動,雙方便一拍即合。”楊漢星笑着説,接受免費培訓的學員們也和自己一樣,經常參加社區的義演晚會,為社區困難家庭籌款。不久前他們就率隊參加三角鎮2020年“文化惠民悦萬家”曲藝欣賞晚會,帶着孩子前往老人院慰問長者,為他們帶去精彩表演。
説起楊漢星與“楊家班”,在一旁陪伴女兒訓練的家長蔡映玉豎起了大拇指。蔡映玉説,女兒加入“楊家班”只有短短一個月,目前還在練習圓場步法,訓練雖然辛苦,卻非常開心,自理能力提高了不少。
楊漢星説,“楊家班”的訓練從早上7點便正式開始,繞着房子完成3.6公里的長跑後,孩子們緊接着要完成站樁訓練,他強調,“練功不練樁,到老一場空”,站樁是學習粵劇的重中之重,而完成45分鐘的訓練後,還有壓腿、踢腳等武術課程等待着孩子們,“通過種種訓練,孩子們不僅粵劇水平能得到提高,耐力和意志力也得到了充分打磨。我認為,堅忍不拔、持之以恆等品質在學習戲曲和武術的過程中不可或缺,孩子們能借此學習到做人的道理。”楊漢星説。